国家干部国家干部分集剧情
最近把根据张平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国家干部》看完了。总体感觉不错。上小学的时候,在亲戚家看到一本小说《天网》,随便翻了翻,知道了张平这个作家。后来还看过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去年,听说他当了山西省副省长,很是诧异。这位官场小说作家,如今也步入官场,分管全省教育事业。在市经委实习的时候,有一次和几位政界人士喝茶。聊到临汾矿难,他们提到了宿青平这个人。宿是临汾市尧都区区长,《国家干部》中夏中民的原型。宿在山西政界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一个另类的政治明星。他的理想主义甚至要超越剧中的夏中民,从“华门事件”就可见一斑。“临汾市的大部分老百姓一辈子也看不到天安门,给老百姓建一个天安门难道不行?”。这样的逻辑似乎有点天真,但宿确实是一个像夏中民那样,时刻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官员。正是出去对宿的好奇,我看了这部电视剧。近几年我发现,人们对国家干部的态度,是有成见的,鄙视的甚至憎恨的。其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平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官本位的思想,与其同时存在的,就是不患寡患不均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官员们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利,获得了许多利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富了一些官员和其亲属。而普通老百姓通往富裕的道路,被一些所谓的潜规则阻碍着。这种局面长期存在,民间对国家干部的整体态度,不可能好,短期之内也不会好。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读过点书,明白点事理的人,对这种现象应该有一个理智的认识。剧中陈正祥说:“干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理想主义者,二是现实主义者,三是实用主义者。廉洁自律、大公无私,算是理想主义者;那些基本能够遵守规章制度、基本能够完成各项任务的,算是现实主义者;那些听话、能干、不出大事的,算是实用主义者。我们只能够提倡理想主义,面对现实主义、控制实用主义。”这段话说的很好。夏中民是理想主义者,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太少了。说实话,要想让这种人改变官场生态,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人太少,形不成一股力量,去和实用主义者对抗,单枪匹马是于事无补的。真正强大的力量,是现实主义者,中国的干部体系之所以现在还能维持下去,就是因为这些现实主义者的存在。他们左右逢源,支持理想主义者,又不得罪实用主义者。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游走,但又恪守原则。陈正祥就是这样的一位官员。其“和稀泥”的本事,让我想起了《潜伏》中的吴敬中,恰巧这两个人物是同一个演员扮演的。现实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先求生存,再求发展;而后者可以为了目标放弃生存。就像宿青平,他早已放弃的升官的前景,因此,才能不顾一切阻力的去为老百姓办事。而又有几个官员愿意像他一样,放弃仕途,去为民办事呢?官商勾结是当今官场的一个普遍现象,说的专业一点叫权力寻租。以前有一个外教给我们讲过,guanxi这个拼音已经成为英语中一个单词了。他意在告诉我们“关系”在中国社会的重要程度。其实关系在哪里不重要呢。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而85%归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这说明关系在西方社会也很重要。其实guanxi的真正意义是权力寻租(rentseeking).这才是中国社会特有的。杨小贵和刘家的关系是很典型的,就是官员收了商人的钱,就等于在商人手里留下了把柄,从此不停的为商人提供便利,从此越陷越深,无法自拔。王石一直宣称万科不行贿。我很欣赏王石,也很认同万科的经营理念。但我还是对其不行贿是否属实将信将疑。在中国最赚钱的行业里,能做到不行贿太难了。何况土地资源是政府垄断的,做房地产不行贿如何拿地?也许王石说的是真的,毕竟他也有点理想主义。可是每年有多少官员落马,多少官员被商人“拖下水”,社会有目共睹。黄光裕一出事,好几位副部级官员都身陷囹圄,其他小官都可以忽略不计。这种现象也会长期存在。其实商人使用糖衣炮弹也是出于无奈。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为何政府打交道而发愁。说到底,还是体制,制度有问题。欲望是无限的,人性的贪婪无法克制,只有用制度约束。在制度无效或低效的情况下,产生问题在所难免。完善制度是一个漫长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我们还需要耐心的等待。说到底,在中国最难做的职业其实就是国家干部。上面得对领导负责,下边还不能得罪老百姓。出了事上边问责,下边请愿,时不时还发生群体性事件。既要小心群众举报,又要应付纪委调查。一不小心就会丢官甚至锒铛入狱。就算这样,每年的公务员考试还是成千上万人报考,为什么报考,公务员地位高,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