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中谜依稀花都梦犹在分集剧情
上次看的是上译的版本,这次是英文。上次看的时候只有8岁,但是仍旧记得女猪脚极为PP,现在再看,依然极为PP。这是少数几个在我从小到大审美观念急剧变化后,硕果仅存的论断。这就是赫本的美丽吧,纵然前后也不过是几套纯色衣装,巨爱吃东西但是还不胖,就是电影中的一个小寡妇,不在乎25万美元而在乎那个大骗子是不是爱她。配合赫本式的大眼睛眨巴几下、圆睁几下,再加上170窈窕个子的纤弱,34岁的赫本不再是罗马假日里的仙女公主,但是依然是美丽的精灵,依然可以动辄左右一部影片的颜色。男猪脚加里格兰特一如既往的一点顽皮一点不羁一点装B一点猛男一点温存。那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男人,那种时代的烙印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我们在几十年之后出品的《偷天陷阱》中,看到的70岁的肖恩康纳利与凯瑟琳泽塔琼斯搭戏,依然是50年代风格的肖恩,虽然年迈,但是依旧一点顽皮一点不羁一点装B一点猛男一点温存,于是也就照旧会被打动一点。说完了主角,再说说配角们,这些配角们每个人的话都很简短,但是不影响这些人极为脸谱化的塑造。而让人在这部轻松悬疑电影中多一点会心一笑。从法国警长用自己国家的特产——断头台来威胁美国人,到美国大使馆里两个办事员对苏联开的一点都不好笑的玩笑,这些脸谱化不得不让人能够在咬牙切齿痛骂美式电影是这样的烙印十足,甚至于无耻。当篇末赫本走进美国大使馆时,称门口站岗的门卫为士兵时,门卫很认真的纠正:“是海军陆战队,夫人。”这样认真和矫情的对话,只能在每年美国陆海军军校生橄榄球赛上打出的标语中寻找答案——美国海军的标语是“打垮陆军!”,美国陆军的标语是“击沉海军!”这就是美式电影的小点心,你不承认也好,你厌恶也罢,它始终让你印象深刻,而且一下就能辨别出它的味道。关于电影,我认为这是StanleyDonen导得最好的一部电影,剧情紧凑,节奏非常鲜明,缓慢温柔的谈情,然后就是一段凌厉的剧情前进,然后再是缓慢温柔,然后再是凌厉前进,总之导演和男主一个德行,就是个大骗子,他用近乎舞台剧的风格,场景就那么几个,节奏也反复如此,但是却让情节放肆发展,让你都没有时间去寻找编剧的漏洞。在此不得不说一句,上译的同志们当真了得。他们做了很好的加工。举一段来说:加里格兰特第三次被拆穿身份,奥黛丽赫本问他到底叫什么名字。于是上译和原本就有了差别:原本:我是个做雨伞的,后来改行当骗子,我叫亚历克斯……上译版本:格兰特:我叫XXXX。(忘了,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8岁孩子记得这么多)赫本:天哪!是人都知道,那是个巴黎著名小丑演员的名字!格兰特:哦……其实我是个做雨伞的,后来改行当骗子,我叫亚历克斯……举例完毕。相比之下,上译那帮人做的是工作,时下翻译们做的最多叫活计。本电影最为装B的部分无疑是在悬疑本子中加入了大量小幽默和小浪漫,最令人发指的就是片中那一段塞纳河两岸夜景,以及夜景中被游船探照灯捕捉到一对对忘情拥吻的情侣。听朋友说,塞纳河50年后依然是这样的风景,情侣们自然拥吻,不装B,不装假。大大有别于目前性解放流行的我国。难怪赫本饰演的小寡妇如此春情洋溢,看来是巴黎的浪漫使然。这也让悬疑的本子可以有个灿烂的结尾,甜蜜的回味。这是一个故事,编的不错的故事。虽然这样一个60年代的故事剧情,已经足可以让我们国产大片的大导演们——比如某张某陈某冯等等+第5、6、7、8到N代新生呆导演——都可以找豆腐渣撞死几万次啊几万次。但是这依旧是个故事,很狡猾,很精彩,透过故事,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伊人宛在,花都依然。